本文是《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1的一些书摘: > 纵然你是一代天骄,坐拥天下,到头来不过化作一抔黄土; > > 纵然你是绝代佳人,艳冠群芳,到头来不过是一具白骨。 > > 但是,难道因为死亡是人生的终点,我们就要放弃生命的过程吗? > > ——程浩
写在阅读之前
在其诸多散杂的文字中,有一份2013的年度计划清单:
1、阅读10部关于西方哲学的著作
2、阅读儒、墨、道、法等学派的主要著作
3、阅读各类畅销书50部
4、学习新概念英语全四册
5、学习英语500小时(共1000小时)
6、写下50份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7、写下50部短篇小说
8、写下一部长篇小说
……
他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世界上最强的少年
有两种层面的活着,一种是单纯生命的延续,是再多一轮的心跳与呼吸,再多吃一口饭,多睡一觉,并且醒来;另一种层面的活着,是像一个活人一样活下去。
这就是电影《1942》与小说《活着》的区别。前者只是要活下来,受尽凌辱也要活着。后者是不仅活着,还要笑着活下来——哪怕是苦笑,不仅活着,还不时要和命运开个粗鲁的玩笑。
怀念程浩
在医院当他喊妈妈“我想回家”时,我就决定:既然我把他生下来,我就要把他养大。老天夺走他多少,我就用爱来弥补他多少。
世间慨
活着,是每个人的希望;活得好,是每个人的欲望。这是每个活着的人(无论健康与否)都应该做到的。
只有吸满阳光的眼睛,才能照亮世界。
记得有人说过:“世界上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多年以后,我们彼此发现对方都已经改变。”这真是一句漂亮的蠢话,最难过的事情从来都不是“彼此的改变”,而是所有人都在改变,只有你还一成不变.
许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人生可以是一杯水,也可以是一片海,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内心。心是大海,便能包容缺憾,同化污秽,永远保持自身的通透明净。
这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去做那些正确的事情。纵使不能抵挡黑夜的来临,我们也要站在星空下仰望光明。
不必可怜谁,不必同情谁。所谓生活,不过就是一种“昂着头的艺术”,仅此而已。
可能你永远也找不到一颗黄豆大小的珍珠,但是你知道——贝壳里面有珍珠,不是这一个就是下一个。
但是,他的这段经历,却一直让我记忆犹新:一个男生,可以不帅,可以不念书,可以没钱,可以不善言谈,但是一定要对自己所钟爱的事业认真!否则,你的一生也就这样了。
因为对人对事的认真程度,直接决定了你对其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感情的多与少;对工作的认真程度,决定了经济与物质;对感情(亲情、友情、爱情)的认真程度,决定了人际关系;对爱好的认真程度,决定了层次和趣味。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就会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堡,原来不过是一座囚禁思念的地牢。
分离,既是落下的帷幕,亦是相遇时的序曲。
其实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只是缺少一个不读的理由。
站在时间的制高点审视过去的自己,我发现有时候人们之所以感到迷茫、痛苦和无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标尺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
你喜欢过的东西,即使不要了,也不允许别人糟践。
你喜欢过的人,即使分开了,也不允许别人对他不好。
这不是我们对他们的爱,而是我们想象中的爱。这种想象中的爱,让我们以为自己很爱对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对方。可是结果呢?对方却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反而对你满是抱怨。换句话说,你的爱其实放了空枪。
人们不会对你的缺陷念念不忘,人们只会在你最春风得意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哦?那家伙不是少两根手指吗?这也能办到,好厉害……”
你失败一千次也不会有人记得你,因为人们只会记住你成功的一次。
生命是平等的,财富是不平等的。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社会公民,不管钱多钱少都能看得起病,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尽量抹平因财富带来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如果用不平等的东西来购买平等,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平等,产生更多的社会矛盾,使原本突出的贫富差距变得更加明显。
要明白:墙,永远为大多数人而设;门,只会为少数人而开。
当你的人生即将陷入黑暗,却有人甘愿陪你走向黑暗深处。什么人生啊、理想啊、爱情啊之类的,说到底不就是为了找到一个愿意陪你走向黑暗的人吗?
也许,人们的坚持,往往不是因为相信未来,而是他们不想背叛过去。
也许我们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但是我们已经为“活着”付出了太多代价;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泪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绝不能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知无涯
他们活在自我建构的“文明殿堂”里,时常自诩自己为“孤独的人”。而我恰恰认为,这些“文明殿堂中的孤独者”比那些热衷于成功学和心灵鸡汤的俗人更加无知。这类人往往自以为到达了无人知晓的广阔世界,其实不过是将自己关进了臆想出的精神牢笼,变成了一名“文化的囚徒”而已。
说得直接点儿,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卑怯心理,才会想到要用区区几页书来装裱自己的人格?
说到底,你读书,不管是一千本还是一万本,那只是消费。而写作,哪怕只有一个字和一句话,那也是生产。生命是短暂的,要学会利用有限的时间,书写关于自己的历史。
我常常想,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像一块干瘪的海绵,要想尽办法去吸收更多的水分,这么做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释放自身的能量。而一块不懂得释放的海绵,即使吸收再多的水分,也最多只是一个臃肿的水货而已。
孤独有真伪之分。毫不客气地说,现代人的孤独都是装出来的。因为孤独的标准实在太高,一般人没资格孤独。人际交往上受点儿挫折就喊孤独,那是心理脆弱,与孤独无关。所以,任何人的孤独,如果未达到汉语词典所解释的程度,皆是伪孤独。
你读过的书不仅没有化作强大的内心力量,甚至都无法替你解开人生困惑,唯一的功效就是多了几件演绎孤独的戏服。
如果没有读书,我就不会对人生产生期待,那样就更容易获得满足;如果没有读书,我就不会了解世界是多么精彩,那样就不会向往独自远行;如果没有读书,我的心中就不会孕育出那些蓬勃跳动的梦想,那样就不会轻易感到失望;如果没有读书,我可能永远都不明白两个人的甜蜜,那样就不会尝出一个人的苦涩。
其实,人们经常讨论哪本书更“高档”,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喜欢那本书,而是因为他们幻想成为读过这本书的人。
读书固然能给人带来改变,但是这改变尚不足以使人脱胎换骨。即便能带来某些改变,也需要付出漫长的时间和极大的毅力.
不要以为看几本书就能让一个人起到脱胎换骨的功效,更不要以为读几本书就能让一个人变得有思想、有内涵,思想是顿悟,内涵是熏陶,这两样都不是从书上能学来的。要做好读一辈子书也只能当个愚人莽汉的心理准备。
阅读永远是一场孤独的旅程,考验的是你有没有决心和耐心走到生命的尽头。
但我觉得,如果一味地追求语言的通俗化,最后就会演变为语言的低俗化,最终丧失文学的美感,也将丧失我们阅读思辨文学的能力。
尺素书
关于选择,我也曾经有过作出重要选择的经历。跟你不同的是,我并没有纠结很久,我只是问了自己三个问题:我想要什么?我还有什么?我能放弃什么?当我冷静地作出回答时,积压于心的迷茫和痛苦的雾霾,瞬间就烟消云散,一切都豁然开朗。
关于选择,我也曾经有过作出重要选择的经历。跟你不同的是,我并没有纠结很久,我只是问了自己三个问题:我想要什么?我还有什么?我能放弃什么?当我冷静地作出回答时,积压于心的迷茫和痛苦的雾霾,瞬间就烟消云散,一切都豁然开朗。
我庆幸自己没有像懦夫似的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天平,左侧是公平,右侧是不公平,当上帝倾向于公平之时,这个世界就已经不公平了。
我只需要明白,“选择承受苦难的人并不只有你”——这句话足矣。
你曾在《大地之灯》中写道:“人是没有孤不孤独之分的,只有对孤独害怕不害怕之分。对孤独害怕,不过是因为对这世界的庞大森然有所畏惧,毕竟在与世界的比照之下,人太微薄渺小,一生又太短暂。这样的人喜欢用拼命付出感情或者拼命索要感情的方式来映照自己的存在,给自己以希望和慰藉。结果却往往只是更加深刻地证明了生命的本质孤独。有时候甚至尴尬到有话想要说的时候无人可说,有人可以说话的时候无话可说。”
我曾经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人的一生,最难以保存的,是时间;最终能留下的,是记忆。而能够同时承载两者的,唯有文字。那些流逝的分分秒秒,如同被风扬起的沙粒,于漫长的时光中,在我们心头塑起一座记忆的沙堡,那是成长的里程碑,更是生命的珍贵财富。总有一天,你会再次翻阅自己过去亲手写下的每一段故事,每一次的开心与难过,每一次的忧伤与喜悦,你一定会被曾经的自己所感动。而这份感动,我想,是值得去怀念的。”
我说: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精神文明严重贬值的时代,信仰已经退化成一个讽刺性的词汇,但是我依然抱有信仰。我的信仰就是梦想。因为我坚信,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梦想因执著而伟大。
所以,每每看见选秀节目上,歌手诉说自己曾经的贫困与磨难,却又标榜自己的音乐梦想时,我都会感到不可理喻。难道音乐真的已经病入膏肓,沦落到如此孱弱的地步了吗?一个拥有音乐梦想的人,应该同时拥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即使贫穷,即使落魄,即使是一个衣不遮体的流浪者,他也可以对着高高在上的国王,竖起中指——除了梦想,没人可以让我低头臣服。
我不怕一个人走到世界尽头,只怕陪伴我的人不能坚持到最后。
我总是想,两个人在一起做同样的事,那种感觉是最好的。我们读同一本书,看同一部电影,听同一首歌,欣赏同一幕风景。于是,两个原本独立的人,因为有了共同的记忆,让彼此靠得更近。
切梦刀
花开自有花落,相聚还有别离。时间就像一只目不转睛的眼睛,它看清了虚假,看清了残缺,也看清了岁月的残酷。
在知乎
“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方式。”——村上春树
知友:看书要不要带目的性?
程浩:要带问题,不要带目的。要有诉求,不要有功利。
痛苦并非来自失去身体的自由,心灵的不屈与桀骜才是一切痛苦的本源。
所谓的“看美剧,过六级”之类的帖子,都是写给那些好吃懒做,眼高手低,渴望提高又不想付出,睡前下决心,起床刷微博的迷茫无知男女的。他们想学习,却忍不了学习过程的枯燥无趣;他们有理想,却总觉得理想是个一锤子买卖,眼前的小事与理想无关;他们总想知道牛逼的学霸是怎么学习的,却没想过学霸的学习计划是按分钟算的。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听的比想的多,想的比说的多,说的比做的多。
这世上有两种人拥有与生俱来的正能量,一种人生活在阳光下,另一种人生活在黑暗里。前者就像海绵,已经吸收了足够多的温暖,只等待释放的一刻。后者渴望光明,所以无时无刻不在向光明靠近。
正能量不是一种知识,所以我们永远无法学会。它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这需要时间去培养。
因为任何一条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背的路,都存在所谓的“鸡飞蛋打、一无所有、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风险。你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其中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来自内心的。所以你不敢。
知友:女人是男人的什么?
程浩:女人是男人的脸。男人可以丢命,但是不能丢脸。
何谓教育?传道,授业,解惑也。
何谓传道?为人处世之原则;何谓授业?安身立命之本事;何谓解惑?脚踏实地之心态。
知友:如何接受初恋女友结婚这一事实?
程浩:为了不让现任女友变成下一个初恋女友,更爱她一点吧!
病人的恐惧源自死亡的威胁,与病房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能治好他,能挽救他的生命,那即使让他睡在公共厕所,他也会对你感恩戴德。如果你治不好他,他的生命即将终结,那即使住到马尔代夫的海滨别墅里,对他而言也不过是一副大一点的骨灰盒而已。
此刻,我正在使用网络,但并不意味着失去网络我的生活就无法继续。也许,只有一个躺在床上的病人才能发现生活与人间的条条大路。那些走在都市的常人却只能迈向科技与智慧的数码地牢。
我的笔记
读书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技术。一个人读书,不是说他逐字逐句地念过一遍就能叫做“读书”,那顶多算是翻书。人家说,“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做到”。读书同样如此,“读过了”和“读懂了”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而“读懂了”和“做到了”之间,也有一段距离。这本书就是告诉你一个如何才能“读懂”一本书的方法,至于能否“做到”,这需要看一个人的执行力,以及他的实践精神。
2014.09.19
Footnotes:
1 这是程浩的文字集,二十年间,他没有下地走过路,疾病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真正向死而生的人。自称“职业病人”的他,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微笑面对人生的愁苦,他说道:“人消除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救赎之路。”而他那些充当救赎之路的文字,有着踏过痛苦后贴近大地的力量。他对生的渴望和对命运的包容,震撼了无数网友。这本书即是他的生命之作。——来自豆瓣。